刘更申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有目共睹的成绩,得到洛阳市委、市政府和伊川地方政府的好评。他俨然成了使“杜康”品牌,品牌管理浴火重生的精神寄托,使得关心杜康事业发展的人们看到了“杜康中兴”的希望。
然而,这位地产界的成功商人,没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吸取两伊杜康大战双方两败俱伤的历史“教训”,偃旗息鼓,埋头经营,而是腾开一只手,再次挑起杜康商标大战的空前升级。
“组合拳”击倒汝阳杜康
在伊川杜康步步走出沉疴、再现昔日辉煌的时候,汝阳杜康则如一位步入暮年的老人,百病缠身,江河日下。
“汝阳杜康走向衰败,有国营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原因,但根本上在于其缺乏杜康自主品牌,品牌管理的先天不足。”中原工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金多才教授指出。
和人家“趁用”一个杜康商标,始终是汝阳杜康的“软肋”,而伊川杜康的优势和“底气”,来自于伊川杜康是“杜康”商标的惟一持有企业。如今,精明的伊川杜康的新“掌门人”恰恰就瞄准汝阳杜康的这个“软肋”,对这个兄弟企业进行了无情的“痛击”,以求彻底“清理门户,正本清源”。
于是,在入主伊川杜康的短短三年多时间内,刘更申一口气和汝阳杜康打了七场知识产权官司。
1989年,汝阳杜康向国家工商总局一商标一总局申请APP“杜康河”、“杜康泉”、“杜康村”等三个商标,并获得了核准注册。伊川杜康诉诸法律,拉开了长达15年的杜康商标战。可惜伊川杜康没有来得及看到胜利的曙光,就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
2004年6月,接过伊川杜康官司“接力棒”的刘更申最终胜诉,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撤销了以上三个商标。3天后,刘更申乘胜追击,状告汝阳杜康侵犯其“杜康酒祖”商标;2005年,对方围绕一款“一星中华杜康”外观设计专利从商标大战上升到专利大战。在几次交锋中,伊川杜康基本都占据着上风,汝阳杜康则疲于应付。
2005年,刚刚获得“杜康”驰名商标认证的伊川杜康,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撤销汝阳杜康的“汝阳杜康”商标。这个商标汝阳杜康于1996年注册并已经使用了10年之久,可以说是汝阳杜康“合法存在”、“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汝阳杜康最后的“桥头堡”和“本钱”。因此,汝阳杜康拼出全力予以阻击。
此后,伊川杜康先后两次在商评委和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官司。2007年1月27日,伊川杜康再次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商标评审委员会给予汝阳杜康注册的“汝阳杜康”商标。
然而,还没等到北京高院的最终判决,2007年5月20日,汝阳杜康终于在伊川杜康暴风骤雨般的知识产组合拳”的重击下,轰然倒地,宣告破产。资料显示,目前汝阳杜康负债6亿多元,净资产为负3亿多元,已严重资不抵债。
一个白酒行业“巨无霸”倒下了,而一只磨砺着尖喙和利爪的苍鹰,早已馋涎欲滴地盘旋在这盘美餐之上。
杜康已现“统一”曙光
“这些年来,我最高兴的事是能和杜康这个伟大的品牌,品牌管理在一起,我最遗憾的事是杜康事业现在还没有走向统一。”7月3日,在伊川杜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向刘更申求问“你最高兴的事和最痛苦的事分别是什么”时,刘更申如是说。
这位昔日靠地产起家的商人,目前已经把赚钱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交给了其他人去做,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振兴杜康事业中来。掌门伊川杜杜康短短三年,他就对博大精深的杜康文化表现出了深深的依恋和感情。
刘更申列举了大量的数字来求证他杜康必须“统一”的理念:1985年时,五粮液的销售收入是1500万元,当时三家杜康加起来的销售收入是4000万元,而二十年后的2005年,五粮液的销售收入翻了1000倍,达到156亿元,三家杜康加起来还不及人家的一个零头6亿元。过去安徽也有两个口子窖,两个厂加起来收入只有一亿元。1998年,两家企业整合之后,2006年实现利税就达到4亿元。为什么杜康长期徘徊不前,就是‘三足鼎立’造成的,它损害了杜康品牌,品牌管理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扰乱了广大经销商的渠道和价格秩序,它浪费了三家杜康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它耽误了杜康一品牌一,品牌管理二十多年的宝贵时间,更导致一次次白酒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杜康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