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已经在尝试把知识产权变成一笔盈利的生意,尽管目前获利规模稍小,但毕竟已经有了开门红。例如,中兴的GoTa技术是全球首个基于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系统产品,中兴在多年前就进行了密集的专利布局,并最终向多家国际通讯巨头进行了专利授权。
提升企业话语权
今年3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11年全球专利申请榜单上,中兴通讯凭借2826件PCT国际专利一举超越拥有2463件专利的日本松下,跃居全球企业国际专利申请量第一位。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向来是各国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一向重视科技产业的日本对此相当重视,日本国际专利一直以来也排在中国之前,日企松下更是在2010年名列全球企业第一。日本在PCT榜单出炉后,引发日本媒体和国民的强烈关注,《日本经济新闻》3月6日更是用显著篇幅进行了报道,并引起日本国民对中兴通讯的关注,中兴通讯的日方官方网站当日访问量暴增5倍多。
目前中兴通讯在专利授权上,仍然是支出大于收入,预计未来几年将实现收支平衡,进而实现净收入,从而收回成本,并对创新投入做出补偿。“目前中兴在全球的专利布局尚未完成,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王海波表示,“对于企业来说,我们不关心知识产权宏观制度的社会化,在法律框架之内,知识产权无关道德,而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商业工具。”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在2010-2011年度核心通信企业中专利公开量排名中,中兴以5324项专利位列第一,华为紧随其后。同时,中兴与华为还同为全球通信类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的申请大户,占中国企业PCT专利量的80%。
“有时候,专利数量和质量的界限并不清晰,任何一项技术都有机会成为一项必要专利。从某种角度看,专利数量也能体现一定的质量内涵。”王海波称。
不过,要进行知识产权的规模经营,尤其是进行大量的海外专利布局,有时是实力者们的游戏。举例来说,在美国提交一项专利初步申请需要约4000美元,整个流程走下来大约要花费15万元。据统计,中兴通讯全球提交的专利申请超过4万件,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快速增长中,可想而知,这是一笔多大的投入。
王海波强调,近3年中兴研发投入超过200亿元,每年都坚持投入10%在技术研发上,并分拆出相当大的比例进行专利管理和经营。但这个占比将会继续提高,因为专利申请之后还要续费维护,并要继续新的专利申请,所花费用每年都呈现几何级的增长。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