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兴通讯知识产权总监王海波的眼中,围绕知识产权专利的任何一场诉讼或者谈判,都不只是一场局部战斗,而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战役。“有时候,这场战役可能不是硝烟弥漫的状态,大家在沉默之中分析、权衡,高手之间有时会有非常激烈的冲突,比如诉讼。有时仅仅比划两下,就知道自己的对手谁强大了,根本不用出手的。”王海波说的绘声绘色。
知识产权的新势力
王海波进入中兴通讯的知识产权部门已经快12年的时间了,起初整个法律部知识产权团队只有10个人,知识产权年投入不过千万元,现在则完全不同,整个公司的知识产权队伍已扩张到220人左右,年投入也迅速攀升至数亿元。
一直在与知识产权打交道的王海波已经记不清究竟参与处理了多少起涉及中兴通讯的知识产权诉讼案。
“现在整个通讯产业硝烟弥漫,到处是战争。新旧势力更迭,新势力遭遇旧势力的强力阻击,这是历史规律,而我们身处其中。”他所说的旧势力就是诺基亚、爱立信、索尼等昔日业内大佬们,而新崛起势力的最好代表就是中国的华为和中兴通讯。
2002年10月,王海波开始负责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规划在次年实施,中兴通讯从单纯的专利申请扩展到知识产权的版权、商标等领域。直到2004年,“专利布局”的概念才提上议事日程。这一时期的中兴通讯悄悄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产权资产,而国际对手对此反应迟钝。王海波说:“这是中兴的一个相对平稳的内在生长阶段。”
2007年,中兴通讯的知识产权资产已经积累了庞大的体量,“专利经营”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有这么多专利了,当然要进行管理了,获取这么多资产是有成本的;其次,智力成果是应该得到尊重的,而不是束之高阁。”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来临。这使得国际电子通信巨头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随后这些压力又通过专利诉讼直接转嫁到了像中兴通讯这类国际市场的后来者身上。
专利许可、交叉授权、专利诉讼和贸易战,中兴通讯的知识产权部门压力陡然上升。在2006年,中兴终端决定盛装参展德国汉诺威国际通信展,开展前一天,展台的手机即被德国海关没收,原因是一家专利代理机构称中兴专利侵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NPE开始瞄上这家新型企业,在各种技术细节上千方百计收取专利费用。直到今天,这样的战争还在继续。
专利背后的商业考量
在产品市场更加短兵相接的今天,专利已经成了企业之间竞争的“第二战场”,这种专利战会愈演愈烈。很多专家预言,未来知识产权的将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
而在专利混战的背后则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全球性难题:电信行业要求互联互通,这意味着一个统一的标准,即私有的专利变成了公用的必要和基础,而后来者根本无法绕开;另一方面,电信设备技术高度密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都不能独善其身。这使得国内外的电信企业们早就撕去道德的面纱。
目前,在通信领域遭遇诉讼数量最多、强度最大的企业有两个,苹果和三星。原因很简单,它们的快速崛起抢占了既有霸主的领地,必然要被反扑。而中国的中兴通讯和华为公司已成为了更新的一批势力,开始扮演类似的冲击者角色。
在王海波看来,随着专利诉讼的大量增加,中兴已经学会了娴熟运用游戏的规则,趋利避害,“坦白地讲,一切都是为了生意,以公司的主营为核心”。
在他参与的很多与跨国巨头的谈判,经常是这样的情形:对手代表会抛出一个所谓的基准费率,以及相关的许可框架。王海波强调,中兴通讯在中国的专利极具价值,具有非常鲜明的专利价值优势,并且已经大幅在海外进行专利布局,在未来的交叉许可期限内肯定会有大幅增长,所以依靠其强大的专利组合,往往能够达成双方都认可的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