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11疯狂购物已经过去,然而,狂欢之后的“后遗症”却逐渐开始凸显。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双十一的品牌影响力从天猫拓展至全电商、从线上扩充至线下,它显示了国内巨大的内需,释放了消费红利,其带动的整个消费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然而繁荣背后有着五大隐忧,专家建议,如果在双11网购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四步进行处理。
双11背后有五大隐忧,快递“爆仓”依然严峻
今年,天猫双11成交额达到了1207亿元,这是继2015年912亿元,2014年571亿元,天猫在“双11”第八个年头再次刷新全球零售史新纪录。同时,这一年的“双11”深度进入“移动领域”,PC端被取代,物流快递进入数据化、科技化时代。
然而,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出了双11背后的五大隐忧。第一,刷单背后虚假繁荣,很多商家会雇人“炒信”,虚构交易信息和评价内容,给消费者造成销量和评价佳的假象;第二,虽然今年各电商在物流快递方面加大投入,并且把高科技运用到物流快递方面,但是几乎每家快递公司单日处理量均已超过各自历史峰值,快递行业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包裹量、严格的短时处理能力,爆仓仍会是一大严峻问题;第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双11产生的高交易额并不能代表当天的真实消费,其中还包含了消费者前期累积的消费,这类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伪需求消费”,因此所有的需求在双11一天集中爆发也未必是件好事;第四,对于中小电商、卖家而言,一旦他们对备货、消费需求预计不准确的话,势必导致货物囤积,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因此,“双11”对他们而言是生死战,而不一定是最佳促销时机;第五,双11在经历了八年之后存在创新乏力、透支消费、增速放缓等问题。受电商交易规模技术增大和消费疲软影响,传统电商将逐渐远离及高增速时代。未来双11将如何维持高速发展受到各界关注。
疯狂购物后留有“后遗症”,消费者可四步进行有效维权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认为,疯狂购物背后主要有四种心理,实用性心理、冲动性心理、炫耀性心理、补偿性心理,除了第一种消费心理外,其余三种商品都可能造成透支消费,而每年的购物狂欢后,必定会出现“一地鸡毛”,价格问题、发货问题、安全问题等称为消费者投诉热点。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与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提示,消费者遇到“双十一”网购中的侵权问题,可通过四步进行有效维权。
第一步,寻求电商平台内协商。消费者遇商家不诚信行为或发货延迟等问题,首先与商家客服人员沟通;在沟通未果情况下,要求电商平台进行沟通,通过平台规则责令商家保障消费者权益。
第二步,第三方机构投诉。若平台协商未果,消费者可通过媒体机构“消费维权专版”进行投诉;向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电商维权顾问”以及微信联系“网购投诉平台”求助;专业的第三方维权机构,如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全国各地消费者协会、消保委。
第三步,监管部门举报。涉及商家霸王条款、售假等问题,向国家工商部门举报;涉及价格欺诈,向发改委举报。
第四步,在线法律求助。对于性质恶劣而监管部门均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向“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服务平台”等寻求帮助,通过法律诉讼渠道维护正当权益。